欢迎来到甘特经管院,与精英同行,为梦想加速!

Wisdom to share智库研究

福建省甘特经济管理研究院

咨询电话:0592-8787510

全国客服:0592-8787510

传真:

点击报名
您当前的位置是:首页 > 智库研究 > 快乐活法>正文

冯仑:人有三张脸

分享到

2016-06-06| 被阅读2248次数

「雷洋之死」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。警方把雷洋说成是一个piao娼者;雷洋的家人、律师,甚至公众,却都认为他不是这样的人,至少在那天肯定没有piao娼,因为他没有那个时间;在现实生活中,他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年轻人,一个父亲和丈夫,刚刚有了孩子,会把自己握着孩子小手的照片当作朋友圈的封面,会去机场接亲戚;看到网上披露出来的雷洋写的文章,我们也能感受到他是一个性情中人,他似乎想成为一个文艺青年。

从「雷洋事件」中,我们可以看到,雷洋有「三张脸」。第一张脸是媒体或某一些人认定的;第二张脸是他对自己的切实认识;第三张脸是他理想中想要成为的样子。

实际上,这种现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,我们经常会围绕这三张脸来评论、分析和讨论,但很难确切知道事情的真相是什么,很难凭此认清一个人,特别是公众人物,包括政治人物、商业人物、明星人物、新闻事件中的人物。这就是现实生活的困境,特别复杂和矛盾。

冯仑:人有三张脸

▲ 如果想评价一个人,最好先了解这个人的一生

因为人的这种多面性,容易让别人对之产生误判,甚至有时候连自己都会误判自己。

比如说明星,媒体可能报道了TA的一大堆绯闻,说TA出轨,半夜和某人牵手回到某公寓,在车库被人偷拍,在机场又拍到亲密照等等。但TA自己可能会说:我不是这样的,其实我很重感情,我想成为一个好丈夫或者贤妻良母!

生活就是这样。如果公众和媒体只认定了你多面性当中的某一面,就断定你是什么样的人,那也不能怪媒体瞎了眼。因为媒体往往是根据当下普遍的价值观和社会心理去揣度故事、解读人物、描绘这张脸的。我们发现,媒体会按照这样的逻辑,给某类人贴上某个标签,取一个公众认为「确实如此」的外号,比如「国际章」。

冯仑:人有三张脸

▲ 《搜索》|刚得知自己患了癌症的姑娘拒绝给大爷让座

结果被新闻曝光、人肉搜索、全民讨伐

同时,媒体也会被背后的一些人利用,失去它的公正性。比如有些人要故意抹黑某个对象,就会通过媒体把这张脸放大;如果是在竞选过程中把对手描绘成一个不堪的样子,就会令这个对手被迫用这张脸面对这种突发事件和矛盾,面对整个社会。

比如台湾某先生参加竞选的时候,突然有人说他私吞工作经费。所有人(当然包括爆料的人)都希望他最后是一个小人、贪污者的形象,所以他最终竞选失败了。

当面对公众的时候,这张脸上不仅有大众道德标准和审美情趣的标签,还有一些对手强制贴上去的标签,所以这张脸最容易让人看到并接纳,但又会因为很多复杂因素引发公众质疑。

冯仑:人有三张脸

▲ 《纸牌屋S2》|你以为的结果,只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秀

一个人的自我认识,有时候往往连他自己都不清楚。多数人并不能认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,只能在某个事件引发关注时才开口争辩并为自己澄清,至于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,实际上是由他周围的亲人、亲密的朋友来认定的。特别是当这个人去世以后,家人写的追念文章往往最能回答他「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」这个问题。

只有极少数的人非常清醒,会像孔子说的那样「吾日三省吾身」,不断对自己进行审视,拿外部的镜子来照自己的内心,同时检讨自己每天的行为,自己做事,自己知道。

 

只有这样,他才会强大到知道自己是什么,也会努力地通过媒体、公众活动来展示自己的性格、观念,甚至是生存方式,主动地把自己真实的脸放在公众面前,让大家看到的始终都是一张真实的脸,而且这张真实的脸和他认知中的自己是一致的。

冯仑:人有三张脸

▲ 《东邪西毒》|别人眼中的「古怪」,正是黄老邪的真实

只有当外部对自己的认知和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大体吻合的时候,一个人的内心才不会有矛盾,而是充满满足感、喜悦感和成就感的。而一旦两者出现冲突,内心就会失落、怨恨、后悔,甚至崩溃。

很多精神病患者,其实就是因为这两者的认知完全不同,而产生了心理上无法承受的压力,最终导致内心扭曲。我记得在「wen革」的时候,有很多神经病在街上演讲,滔滔不绝地说「我是***」,想要证明他是他认为的他,他的这张脸才是真的,而其他人都是神经病,整个社会都是疯子。

当然,因为不可能所有人都是公众人物,所以我们有时候要把这个范围缩小,让周围朋友对自己的认知和自己对自己的认知统一起来。如果反差很大,比如你认为自己是很善良的,而周围的人认为你很险恶,觉得你是「心机婊」「绿茶婊」,就会在背后议论你,甚至谩骂你。当你听到这些议论以后,就会感觉被侮辱了,你们之间就会产生争论,你甚至会恨不得冲上去抓住对方的头发,把那人的头摁在地上狠踹两脚。

冯仑:人有三张脸

▲ 《狩猎》|围观的人都在放冷枪,再怎么反抗都是徒劳

人的第三张脸,是自己内心描绘的理想状态的自己。这张脸是怎么产生的呢?

有的是打小在内心种下的一颗种子,比如立志要当宇航员、当警察、当科学家,这是始终对自己有一种期待、一种追求和定位。

第二种情况,就是当第一张脸和第二张脸产生巨大冲突的时候,你的内心非常痛苦,想要矫正,这时候就会产生一个愿望,想按照公众、媒体对你的看法来改变自己,但改变的结果既不是现在这个样子,也不是大家认为的那个样子,而是另外一个样子。

还有第三种情况,就是当你要抵抗别人认知和自我认知的巨大冲突时,你会想要通过顽强的抵抗来否定别人,更加坚持自己认为的「真我」,把这想象中极致的「真我」发挥出来,于是就生成了自己的第三张脸。

冯仑:人有三张脸

▲ 《白日梦想家》|梦想总是要有的,万一实现了呢?

在社会生活的场景当中,每个人其实都有这三张脸。概括来说,就是别人认为的我——「他我」;我认为的我——「自我」;自己心中「理想的我」。这三张脸每天都在打架,吻合的时间很短暂,但一旦吻合,人的幸福感、快乐感都会达到最高点。

认识「他我」「自我」和「理想的我」之间的差别、联系和规律,对于我们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有很大的好处。我们能由此懂得应该如何对待各种谣言,如何识别各种可能的真相,如何创造一个理想的人生。

从另一方面来说,当我们每天看媒体的报道时,其实更应该分别通过这三张脸去审视这些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。这样,我们既能够发现自己想要看到的秘密、真相、规律,同时也能让自己对事物有一个更广阔、更持续的理解,提升自己的智慧,成为一个自觉进取、同时也非常愉悦的人。

 


附件下载:

来源: 冯仑

精彩推荐

甘特首页 回到顶部
点击即可免费咨询报考测评
在线报名 合作咨询 返回顶部